零磁医学与零磁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是大科学装置研究院下属八个技术创新中心之一,本中心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世界科技前沿,将仪器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学、化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基于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和高性能磁屏蔽技术,开拓零磁医学、零磁生物学、零磁材料学等零磁科学前沿领域,产生原创性科学发现。重点发展零磁医学,开辟新一代功能信息医学成像技术与装备新赛道,推动心、脑、肿瘤等重大疾病诊疗方式变革,支撑高端医疗装备跨代发展。目前已在心磁脑磁成像及其医学应用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在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临床诊疗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零磁医学与零磁科学研究
零磁医学与零磁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下设3个专业技术研究所,分别为心磁成像测量技术研究所、脑磁成像测量技术研究所、零磁医学综合研究所。本中心现有教师5人、博士后2人、博士生85人、硕士生44人,聘请了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36位顶尖医学专家担任兼职博导,共同组建医工联合创新团队。中心参与了房建成院士牵头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我国医工交叉人才培养体系战略研究”,深入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开创医工融合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满足重大疑难心脏疾病研究对心脏功能检测的迫切需求,利用超高灵敏原子磁强计进行极弱心磁成像及医学应用研究,重点开展心磁信号降噪、特征分析、心磁模拟仿真、疾病诊断建模等关键技术攻关。支撑心磁成像设备获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入选国家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等3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心磁成像设备多中心验证与临床试验研究,已采集10万余例临床数据,建立了国内外最大的心血管病极弱心磁成像数据库。
心磁成像医学应用
在神经科学和脑科学领域,脑神经信号传导机理不清成为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研究的瓶颈之一,迫切需要超高灵敏神经信号测量技术和装置。极其微弱的大脑神经磁信号难以通过传统手段测量,超高灵敏原子磁强计是神经磁信号测量急需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所主要开展脑磁阵列优化设计、脑磁信号处理与分析、脑磁正向建模与源定位等关键技术攻关,已基于超高灵敏原子磁强计实现了静息态和视觉、听觉、体感刺激下的脑磁信号测量、成像与分析,开展了缺血性脑卒中等重大脑疾病的临床试验研究。
脑磁成像医学应用
零磁医学综合研究所以零磁医学基础研究和解决重大疑难疾病诊疗难题为导向,研究细胞、组织、器官、动物的零磁培养和极弱磁测量技术以及肌肉磁等人体全身器官磁场测量技术。重点开展零磁医学基础研究,利用零磁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组织磁测量技术、极弱磁场调控技术等,探索生物体功能信息发生、演变、传递的规律和机制,为零磁医学临床研究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零磁医学基础研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邮编:100083 电话:823171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