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清浅,暑云渐散。8月29日、30日,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2024级新生报到及开学典礼顺利举行,216名大装置院新生在这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日子,开启他们人生逐梦的崭新航程。


8月29日,在北航本部及北航杭州国际校园,142名新生及74名杭州专项新生在京杭两地报到。志愿者们早早守候在迎新点,为每一位前来的同学做好接待引导,发放精美的纪念品。在本部,大装置院执行院长李建利、副院长许金权等领导来到报到现场,询问迎新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前来报到的新生亲切交流。在杭州国际校园,新生班主任陆吉玺老师及专兼职辅导员走进新生寝室,了解同学们的需求。

迎新现场
8月30日,大科学装置研究院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京杭同步隆重举行。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建利、副院长周新秀、魏凯、许金权、各中心主任及教师代表等出席,研究生副院长周新秀主持大会。全体新生身着文化衫齐聚线上线下,青春洋溢、朝气蓬勃。

开学典礼杭州分会场

开学典礼现场
会上,魏凯教授作为教师代表为新生送上寄语,他从科学发现的规律讲起,讲到在大科学发展的时代,科学的进步离不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他讲到,同学们要坚持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一国家使命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在校生代表2022级博士生徐靖鸿代表师兄师姐对师弟师妹的到来别是热烈的欢迎,并从课堂到实验室重点转换的角度,与新生分享了如何走好科研之路的经验。2024级博士生李心逸代表全体新生发言,她讲到作为一名新大装置人要有坚定攻坚克难的勇气以及敢为人先的决心,同时也对将来在大装置院这片热土上度过无悔科研时光的满满期待。

教师代表魏凯致辞

在校生代表徐靖鸿发言

新生代表李心逸发言
大装置院执行院长李建利教授作《投身科技事业 共铸大国重器 实现强国梦想》专题报告。李建利教授从“‘空天报国,敢为人先’,传承永恒的陀螺精神”讲起,向同学们介绍了北航成立之初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崇高目的,建校初期的“十大工程”和“三代陀螺人”的奋斗历程,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众多突出成果以及培养出的众多航空航天领域优秀领军人才。在此基础上,李建利教授对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的历史沿革、成立意义、组织架构、创新模式、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北航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鼓励同学们作为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的一员, 要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奋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李建利教授作报告
研究院研究生指导主任崔培玲教授介绍了研究生培养环节和入学注意事项,并解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

崔培玲教授介绍培养环节和入学注意事项
下午,八个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分别介绍了各中心的研究领域和进展,帮助同学们 进一步树立科研目标、把握研究方向。

中心主任介绍各中心情况
最后现场教师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



师生交流
大会在全体新生对未来的期待中落下帷幕。站在新起点,满怀热忱与希冀的大装置2024级新生,将牢记“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北航校训,传承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砥砺本领才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担负起建设北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一国之重器的光荣使命,续写属于新一代大装置人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