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1月26日,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和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年终总结和交流研讨会顺利举行。来自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的50余位教师、27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80余名硕士研究生,以及来自大设施研究院的70余位协助指导教师参加了总结交流会。
本次会议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仪式于1月22日上午举行,房建成院士作主题报告并宣布总结交流会正式启动。
房建成院士作主题报告
1月22日下午至1月26日,总结交流会第二阶段分组研讨在五个会场同步开展。
分会场一:大型零磁空间与磁屏蔽技术创新中心
大型零磁空间与磁屏蔽技术创新中心分会场由孙津济教授、徐学平副教授主持,共有4名北航教师,12名大设施研究院协助指导教师,29名博士研究生和15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交流研讨。该中心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中的大型零磁空间和高性能极端探索磁屏蔽舱的研发为主要任务,依托机械、电气、材料、控制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电磁分析与结构设计、精密电磁控制、系统集成与测试等技术攻关和预研工作,未来将建成国际领先的大型零磁空间和高性能磁屏蔽舱,为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等提供理想的近零磁极端环境条件。
研讨会上,2020级-2022级的17名博士研究生围绕大型零磁空间被动磁屏蔽设计、大型零磁空间多传感器主动磁补偿方法、大型零磁空间主动磁补偿误差标定、低噪声被动磁屏蔽分析方法、磁屏蔽舱主动磁补偿闭环控制、同步式消磁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专题汇报,在场师生共同交流研讨。大设施研究院协助指导教师沈恺、蒋钱、李江波分别围绕大设施建设进展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专题报告,为学生的前沿技术探索、科研攻关创新提供了突破方向。
汇报交流的同时,中心全体师生还一同前往大型零磁空间缩比样机验证实验场地进行了现场参观交流。
分会场一总结交流现场
分会场二:量子科学装置与仪器技术创新中心
量子科学装置与仪器技术创新中心设置了杭州及北京分会场,由韩邦成教授、陆吉玺副研究员等主持,共有15名北航教师,24名大设施研究院协助指导教师,75名博士研究生和8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交流研讨。该中心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合肥国家实验室重大项目中相关科学装置与仪器的研制为主要任务,开展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装置、超高灵敏惯性测量装置,超高灵敏计量原子磁强计、高精度原子自旋惯性测量仪器,以及窄线宽高性能激光器、抗弛豫碱金属气室等共性关键技术的前沿研究、单项技术和预研工作,挑战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灵敏度纪录,助力前沿基础物理学命题的研究,支撑量子计量测试、高精度惯性导航等领域的发展。
研讨会上,中心和研究所的6位负责教师对工程化和预研总体进展进行了介绍,68名2018-2022级博士研究生围绕原子自旋系综精密极化和超极化、偏振压缩检测、耦合原子系综动力学与闭环控制等科学问题,以及低噪声磁屏蔽材料、超导磁屏蔽、极微振动主被动抑制、抗弛豫碱金属气室、高性能窄线宽激光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专题汇报,在场师生共同交流研讨。
汇报交流的同时,中心全体师生还一同前往量子传感实验大楼高精密实验室进行了现场参观交流。
分会场二总结交流现场
分会场三:芯片化量子传感技术(共性技术)工艺技术创新中心
芯片化量子传感技术(共性技术)工艺技术创新中心分会场由李建利教授主持,共有7名北航教师,5名大设施研究院协助指导教师,24名博士研究生和13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交流研讨。该中心面向经济主战场及人民生命健康领域,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合肥国家实验室等重大项目中小型化传感器研发为主要任务,重点开展基于微纳工艺的芯片化量子传感共性技术以及核心器部件研究,实现核心指标引领的同时降低传感器成本与体积,支撑重大心脑疑难病症的发病机理研究、健康监测及磁异常探测。
研讨会上,2020级-2022级的16名博士研究生围绕微纳器件与工艺、小型化高性能激光器、芯片集成光子学、微纳敏感元件模组等关键工艺与核心微纳器件技术进行了专题汇报,在场师生共同交流研讨。
汇报交流的同时,中心全体师生还一同前往大设施研究院、量子传感实验大楼、大型零磁空间缩比样机验证实验场地进行参观交流学习。
分会场三总结交流现场
分会场四:零磁科学装置及应用技术创新中心
零磁科学装置及应用技术创新中心设置了零磁医学、磁屏蔽装置、精密磁电技术等三个分会场,由郑世强教授、宁晓琳教授主持,共有19名北航教师,14名大设施研究院协助指导教师,92名博士研究生和23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交流研讨。该中心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与世界科技前沿,依托近零磁极端环境条件下的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技术,开展零磁科学装置及应用技术研究,开拓零磁医学、零磁生物学、高性能磁屏蔽等零磁科学新领域,支撑基于人体功能信息检测的新一代高端医疗装备发展,推动心梗等重大疾病诊疗方式的变革。
研讨会上,2019-2022级的92名博士研究生围绕人体电磁生理建模、极弱磁信号处理、心脑磁溯源成像、人体功能影像与结构影像的融合、医学信息特征提取与分析、重大心脑疾病的早期诊断、磁屏蔽装置设计、消磁电源及消磁技术、磁补偿线圈设计及主动磁补偿控制技术等研究方向进行了专题汇报和热烈讨论。大设施研究院协助指导教师王伟、张露、赵风文、安楠就零磁医学成像装置的产业化研制及临床应用、主被动屏蔽中的核心关键技术等进行了汇报,交流了未来心脑磁装置研制及医学应用、大设施三类舱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的科研攻关方向提供了有力指导。
汇报交流的同时,中心全体师生还和芯片化量子传感技术(共性技术)工艺技术创新中心一同进行了参观交流学习。
分会场四总结交流现场
分会场五:量子传感器及应用系统技术创新中心
量子传感器及应用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分会场由李进研究员、刘占超副研究员、姜丽伟副研究员等主持,共有12名北航老师、14名大设施研究院协助指导教师,58名博士研究生和19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交流研讨。该中心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合肥国家实验室等重大项目中相关量子传感器及应用系统研发为主要任务,实现核心指标突破的同时降低成本与体积,支撑重大心脑疑难病症的发病机理研究、健康监测、磁异常探测及地磁导航等。
研讨会上,2018级-2022级的51位博士研究生围绕芯片化原子磁强计及阵列系统集成与控制、地磁原子磁强计、芯片化原子陀螺等技术研究进行了专题汇报,在场师生就SERF原子磁强计的三轴和带宽的提高、光泵原子磁强计和NMOR原子磁强计及CPT矢量原子磁强计的芯片化和灵敏度的提高、闭环控制及小型化样机集成、阵列式系统串扰解耦和闭环控制等技术前沿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汇报交流的同时,中心全体师生还一同参观了白马湖院区相关实验室,大设施研究院协助指导教师张艺、李爱星等分别围绕量子传感器及应用系统工程化中的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为学生的科研攻关指明了重点和方向。
分会场五总结交流现场
通过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两院师生共同探讨分享研究成果、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把握技术创新方向、完善学术研究规划,碰撞思维、受益良多。未来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将继续联合极弱磁大设施研究院推进团队式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协同指导关键作用,培养原始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一流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为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