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5日,大科学装置研究院迎来了176名研究生新生。辅导员和学生志愿者们精心准备物料、梳理流程,以专业的服务和温暖的关怀迎接每一位新生的到来。


报到现场,学院迎新主题背景墙吸引了许多新生驻足留影。一张张崭新的面孔,一个个绽放的笑容,都在此定格成最美的青春画卷。


9月7日上午,大科学装置研究院、量子科技学院2025级本研新生开学典礼在北航学院路校区新主楼会议中心顺利举办。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大科学装置研究院、沈元学院等相关学院领导、教师代表、新生辅导员,校友代表,以及176名研究生新生、61名本科新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大学新征程。会议由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副院长孙天旭主持。

开学典礼现场
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师生齐唱国歌
典礼伊始,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徐立军对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始终以“空天报国”为使命,以“陀螺精神”为内核,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仪器领域领军人才。他鼓励同学们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扎根科研,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坚突破,在高精尖仪器技术领域挥洒智慧,成就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徐立军致辞
高等理工学院院长、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曹庆华在致辞中强调,沈元学院作为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特区,正不断探索超常规人才培养模式,他要求新生坚持自立自强、主动学习、勤于钻研,扎实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珍惜量子科技发展重大机遇,早日成长为量子科技领域的青年科学家。

高等理工学院院长曹庆华致辞
本科新生代表赵祎楠讲述了自己从对量子物理的浓厚兴趣到选择量子专业的成长历程,表达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矢志成为量子领域战略科学家的坚定信念;研究生新生代表娄成帅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参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竞赛的经历,表达了立志投身医工交叉领域、服务人民健康事业的决心与憧憬;在校博士生代表王惟一结合从沂蒙革命老区到北航的成长经历,分享了在极弱磁场测量领域取得国际突破的科研体会,鼓励新生勇担使命、坚持创新,做永远转动、永远向前的陀螺。

新生代表赵祎楠发言

新生代表娄成帅发言

在校生代表王惟一发言
教师代表唐钧剑鼓励新生保持对学术的热情与好奇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在科研道路上勇于探索、追求卓越。

教师代表唐钧剑发言
校友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院副院长彭聪寄语新生,“以‘立志’锚定方向,以‘立行’乘风破浪,以‘立心’沉淀积累,在北航这片科研热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校友代表彭聪发言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量子科技学院院长、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房建成院士,为本研新生讲授题为“传承北航精神,敢于创新争先”的开学第一课。他从北航一代代科学家爱国奉献精神讲起,讲述了北航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时代使命与家国担当。他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团队在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领域开展的原始创新研究,阐述了师生在攻克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难题基础上开辟零磁医学与装备新赛道的探索历程。他勉励同学们传承和发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坚持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敢为人先的魄力勇气、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拼搏的奋进品格、担当有为的实干作风,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在科研报国中实现人生价值。

房建成院士讲授“开学第一课”



9月7日下午,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组织了新生入学教育专题活动。副院长周新秀详细解读了研究生培养方案,各研究中心主任分别介绍了中心的科研方向和科研平台,副院长孙天旭作了“守纪法红线 护青春底色”纪法教育主题报告。

入学教育现场

周新秀老师解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心主任介绍各中心主要方向和科研平台

孙天旭老师作纪法教育主题报告
新程已启,未来可期。从入校时的第一份温暖,到典礼上的第一声嘱托,学院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厚重深远的寄望,为莘莘学子的梦想引航。愿2025级本研新生传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探索大科学装置奥秘、勇攀量子科技高峰的道路上,挥洒青春汗水,书写无悔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