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验室简介
 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依托单位)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三十三研究所联合建立。实验室瞄准国内惯性技术发展急需,特别是高精度、抗辐照惯性仪表与系統技术;高过载、高动态、高可靠惯性技术;小型低成本惯性技术;新概念、新机理惯性仪表等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在坚持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的同时,不断地积极推动成果的应用及转化,持续引领前沿发展方向,实现技术水平提升。
 二、 指南方向
 【1】超高精度石英加速度计的软磁材料性能微观调控机理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高精度石英加速度计参数随时间退化及受温度影响显著的问题,开展补偿构件、极片、轭铁等加速度计磁路专用软磁材料参数性能提升机理研究,阐明力、热环境载荷条件对构件材料磁性能演变作用机理,探索软磁性能参数的微观调控手段与机制,为超高精度加速度计磁路性能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
 (1)力热环境载荷条件对软磁材料性能的作用机理
 研究加速度计软磁构件在温度、振动等环境载荷作用下的性能演变规律,阐明软磁合金性能演变机理。
 (2)软磁合金材料性能参数的微观调控机制
 从原子层面研究加速度计软磁合金磁导率、饱和磁化强度等关键性能参数的微观调控手段与机制。
 考核指标
 (1)补偿构件软磁材料性能调控机理;
 (2)高磁导率极片软磁材料性能调控机理;
 (3)低膨胀轭铁软磁材料性能调控机理。
 研究周期:2022年7月-2024年7月。
 研究经费:30万元
 完成形式
 (1)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
 (2)研究报告1份;
 (3)补偿构件、极片、轭铁等加速度计磁路专用构件5套。
 发布方式:公开发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于湘涛13522117653
 【2】高速运动状态下微惯性/图像运动补偿方法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载体高速运动状态下视觉成像质量下降问题,开展高速运动状态下微惯性/图像运动补偿方法研究,突破高速状态下的微惯性高精度位姿解算、视觉干扰建模、成像运动补偿等关键技术难点,为高速载体视觉成像处理提供一种技术途径。
 研究内容
 (1)基于微惯性的高速载体高精度状态估计技术
 建立面向高速运动下的微惯性高精度积分模型,描述高速运动对惯性传感器噪声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惯性噪声对导航解算的影响,提高高速运动状态下惯性导航解算精度。
 (2)视觉高速运动成像误差建模分析
 分析高速运动对可见光传感器曝光及成像干扰机理,确立引起成像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面向高速运动的视觉成像误差模型。
 (3)基于微惯性的高速运动下成像误差补偿方法
 建立惯性传感器与视觉传感器之间的时空配准及标定模型,分析基于惯性状态估计的相机曝光及成像补偿机理,提高高速运动状态下成像清晰度与准确度。
 考核指标
 高速运动状态下,惯性相对位置解算精度优于0.1mm/s;
 高速运动状态下,图像清晰度、锐度相对未补偿提高20%
 研究周期:2022年7月-2024年7月。
 研究经费:30万元。
 完成形式:研究报告1份、仿真算法软件1套、1篇论文、1项专利。
 发布方式:公开发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刘崇亮13811685010
 【3】原子干涉惯性传感闭环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高精度原子干涉惯性传感器在动态环境应用的技术瓶颈,开展原子干涉惯性传感器的闭环控制方法研究,实现多个惯性参量的闭环解耦输出,为高性能量子惯性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
 针对原子干涉惯性传感器带宽低等技术瓶颈,研究原子干涉惯性传感器的闭环控制技术,开展原子干涉相位精密调控方法、加速度和角速率的实时解耦算法、系统闭环锁定和噪声评估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闭环原子干涉惯性传感器。
 考核指标
 加速度和角速率解耦输出,带宽≮50Hz;
 研究周期:2022年7月-2024年7月。
 研究经费:30万元。
 完成形式:研究报告1份、仿真算法软件1套、SCI论文1篇或者发明专利2项。
 发布方式:公开发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全伟 13691044767
 【4】基于原子干涉陀螺的惯性导航方法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高精度原子干涉陀螺的导航应用需求,开展基于原子干涉陀螺特点的惯性导航方法研究,发挥原子干涉陀螺长期稳定性好的优势,完成可用于长航时高精度的原子干涉陀螺惯性导航方案。
 研究内容
 (1)开展动态环境原子干涉陀螺测量误差分析,完成误差机理研究;
 (2) 建立理论模型,完成基于原子干涉陀螺惯性导航方案研究。
 考核指标
 一种原子陀螺的测量误差机理
 完成基于一种原子干涉陀螺的惯性导航方案。
 研究周期:2022年7月-2024年7月
 研究经费:30万元
 完成形式:研究报告1份,SCI论文2-3篇
 发布方式:公开发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全伟 13691044767
 三、 申报方式
 【1】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须与至少一位我实验室研究人员合作申请;已获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但尚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请。
 【2】本次基金申报截止于2022年7月6日,请各申请人按照《惯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要求完成填报,一式两份,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并请将电子版刻盘一并邮寄,电子版要求含word 和 PDF 版本,文档命名方式为基金序号﹣基金项目名称﹣申报单位。
 【3】实验室将于7月8日前,统一组织专家对申请书进行审查。
 【4】课题申请得到批准后,申请者应根据课题申请书和评审意见开展课题研究,并接受实验室检查和监督。
 【5】研究获得的研究成果由实验室和申请者及所在单位共享,论文发表或其他成果署研究人员姓名,同时请冠以“惯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名称。
 四、 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岩
 联系电话:13810334931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里37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