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工作经历景
1997.09-2001.07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学士
2001.09-2004.07 山东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硕士
2004.09-2010.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2018.07 – 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研究员
科研工作经历及获得成果
围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和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迫切需求,开展磁悬浮飞轮、单框架/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样机研制工作,提出了多种新型磁轴承结构与设计方法。以所取得研究成果为核心,应用于我国首台磁悬浮飞轮型号,并在我国第一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实践九号”成功搭载;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07年,排名第3)、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年,排名第5);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金奖(2017年,排名2,当届全国仅20项);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2020年,全国仅10名)。
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大型磁屏蔽技术研究,主要涉及主动磁补偿与被动磁屏蔽相结合的高屏蔽因子磁屏蔽技术,大功率消磁及消磁参数优化技术、大均匀区主动磁补偿方法、高性能大型磁屏蔽材料成型与热处理工艺、无磁材料支撑空间结构、系统集成与性能测试等关键技术。为建成国际领先的大型“零磁”空间奠定技术基础,为挑战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超高灵敏惯性测量记录等提供理想的极弱磁环境,助力零磁科学,产生从“0”到“1”的重大科学发现。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参与国家民用航天科研专项和型号研制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论文3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7项;出版专著1部(第二作者)并获国防工业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2014年);获第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及当届唯一的WIPO设立的杰出青年发明者奖(2007年);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奖学金—“金国藩青年学子奖学金”(2009年)。